聲音是怎樣形成的,超聲波就是怎樣形成的。通常我們所聽到的聲音,特別是噪聲,實際上包含了很寬的頻帶,既有次聲、普通聲音,也有超聲,只不過人耳只能聽到普通聲音而已。人聽到的聲音頻率是20~20000Hz的聲波信號,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做“次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做“超聲波”。
一、超聲波的性質和作用
聲波的傳遞依照正弦曲線縱向傳播,有強的聲波信號和弱的聲波信號(即波峰和波谷),依次傳遞。當弱的聲波信號作用到液體時,會對液體產(chǎn)生一定的負壓,使液體內形成許許多多微小的氣泡;而當強的聲波信號作用到液體時,則會對液體產(chǎn)生一定的正壓,因而,液體中形成的微小氣泡被壓碎。研究表明:超音波作用于液體時,液體中每個氣泡的破裂會產(chǎn)生力量極大的沖擊波,瞬間強度高達上千個的大氣壓,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空化效應”。
由于機械波的很多性質都和頻率密切相關,比如透射率、衰減系數(shù)、輻射本領等等,所以人們經(jīng)常使用處于超聲波段的聲波來達到某些用途(次聲波也是如此)。這時人們可以用特殊的儀器產(chǎn)生窄頻帶的超聲波,以提高利用率。具體的做法一般就是讓聲源以高于20000Hz的頻率振動,輻射出去的自然就是超聲波了。
由于高于20000Hz的聲源用機械方法很難產(chǎn)生,所以通常都是用振蕩電路產(chǎn)生的電信號激勵聲源振動。從本質上講,超聲波和電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要能產(chǎn)生20000Hz以上的聲源,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能產(chǎn)生超聲波。
二、超聲波的作用原理
超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與媒介相互作用,相位和振幅發(fā)生變化,使媒質的一些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或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或者使這種改變的過程加快,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效應,如力學、熱學、化學和生物效應等。這些效應可歸結為以下三種基本作用:
㈠熱作用
超聲波在媒質中傳播時,大振幅聲波會形成鋸齒形波面的周期性激波,在波面處造成很大的壓強梯度。振動能量不斷被媒質吸收轉化為熱量而使媒質溫度升高,吸收的能量可升高媒質的整體溫度和邊界外的局部溫度等。
㈡機械作用
超聲波是機械能量的傳遞形式,與波動過程有關,會產(chǎn)生線性的交變振動作用,原點位移、振動速度、加速度以及聲壓參數(shù)可以表現(xiàn)超聲效應。超聲波在液體中傳播時,其間質點位移振幅雖然很小,但超聲引起的質點加速度卻非常大。當20kHz、1W/m2的超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其產(chǎn)生的超聲波壓力在-173kPa~173kPa,最大質點加速度達14.4km/s2。因此,超聲波作用于液體時會產(chǎn)生激烈而快速變化的機械運動。
㈢空化作用
超聲波聲化學效應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聲空化。聲空化是指液體中的微小泡核(空化泡)在超聲波作用下被激活產(chǎn)生振動,當聲壓達到一定值時發(fā)生振蕩、生長、收縮乃至崩潰的一系列動力學過程??栈瘹馀菰诔暤淖饔孟陆?jīng)歷超聲的稀疏相和壓縮相時,氣泡經(jīng)多次周期振蕩最終以高速崩裂。由于空化氣泡壽命極短(約0.1μs),可產(chǎn)生高速(110m/s)微射流,碰撞密度高達1.5kg/m2,產(chǎn)生高電流,并伴有強烈的沖擊波??栈箽庀喾磻獪囟冗_5000K左右,液相反應溫度達1900K左右,局部壓力50MPa,溫度變化率高達1.0×109K/s。這樣可使媒質在空化氣泡內發(fā)生化學鍵破裂、水相燃燒或熱分解,并可促進均相界面的擾動和相界面的更新,從而加速界面間的傳質和傳熱過程。
三、超聲波的物理特性
㈠超聲場特性
超聲波在介質內傳播的過程中,明顯受到超聲振動影響的區(qū)域稱超聲場。
超聲場具有以下特點:如果超聲換能器的直徑明顯大于超聲波波長,則所發(fā)射的超聲波能量集中成束狀向前傳播,這現(xiàn)象稱為超聲波的束射性(或稱指向性)。
換能器近側的超聲波束寬度與聲源直徑相近似,平行而不擴散,近似平面波,該區(qū)域稱近場區(qū)。近場區(qū)內聲強分布不均勻。近場區(qū)以外的聲波以某一角度擴散稱遠場區(qū)。該區(qū)聲波近似球面向外擴散,聲強分布均勻,但逐漸減弱,換能器的頻率愈高,直徑愈大,則超聲束的指向性越好、其能量越集中。近場距離,遠場擴散角與換能直徑及頻率的關系如公式所示:
L0=r2f/Csinθ=1.22λ/D
式中L0為近場距離,r為換能器半徑,f為頻率,C為聲速、θ為半擴散角、D為換能器直徑,λ為超聲波波長。
㈡超聲波的反射與散射
1、聲阻抗:介質的密度與超聲在介質中傳播速度的乘積稱聲阻抗。聲阻抗值一般為固體大于液體大于氣體。
超聲波在密度均勻的介質中傳播,不產(chǎn)生反射和散射。當通過聲阻抗不同的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產(chǎn)生反射與折射或散射與繞射。
2、反射、折射與透射:凡超聲束所遇界面的直徑大于超聲波波長時,產(chǎn)生反射與折射。
成角入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聲束與入射聲束方向相反。垂直入射時,產(chǎn)生垂直反射與透射。
反射聲強取決于兩介質的聲阻差異及入射角的大小。垂直入射時,反射聲強最大。反射聲能愈強則折射或透射聲能愈弱。進入第二介質的超聲繼續(xù)往前傳播,遇不同聲阻抗的介質時,再產(chǎn)生反射,依次類推,被檢測的物體密度越不均勻,界面越多,則產(chǎn)生的反射也愈多。
3、散射與繞射:超聲波在傳播時,遇到與超聲波波長近似或小于波長(小界面)的介質時,產(chǎn)生散射與繞射。散射為小介質向四周發(fā)散超聲,又成為新的聲源繞射是超聲繞過障礙物的邊緣,繼續(xù)向前傳播。散射回聲強度與超聲波入射角無關。
㈢超聲衰減
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聲強逐漸減弱,這種現(xiàn)象稱為超聲波的衰減。引起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介質對超聲波的吸收(粘滯吸收及熱傳導吸收)。超聲波頻率愈高,介質的吸收愈多;其次為能量的分散如反射、折射、散射等。使原傳播方向上的能量逐漸減弱。
㈣多普勒效應
聲源和接收體作相對運動時,接收體在單位時間內收到的振動次數(shù)(頻率),除聲源發(fā)出者外,還由于接收體向前運動而多接收到(距離/波長個)振動,即收到的頻率增加了。相反,聲源和接收體作背離運動時,接收體收到的頻率就減少,這種頻率增加和減少的現(xiàn)象稱為多普勒效應。
2018-05-31 15:06:57 2898 http://www.yiqi.com/citiao/detail_639.html 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