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1月24日,丁辰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實驗室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準備實驗、指導學生、查看數(shù)據(jù)、審閱論文??就在這天,他與王占友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揭示新型隱球菌銅離子代謝參與哺乳動物肺內(nèi)和腦內(nèi)感染新機制的論文在國際著名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正式發(fā)表了,第一作者是他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孫天舒。
苦心孤詣,華麗逆襲,“證明自己的價值”
盡管那段海外漂泊的時光已經(jīng)慢慢遠去,記憶卻依然飽滿而清晰。十幾年前,18歲的丁辰漂洋過海,踏上求學之路。異國他鄉(xiāng),道阻且長,謹記困難只會使強者更強,丁辰默默承受寂寞與艱辛。
成績優(yōu)異的他本科畢業(yè)后得到了直博的機會,成為導師實驗組里第一個“外國人”。對于博士第一年,丁辰的回憶至今參雜著苦澀。那時,實驗室對他來說還是個陌生的世界,導師和同組的同學卻表現(xiàn)得異常冷漠,不但對他要求十分苛刻,也沒有人愿意對這個“門外漢”加以指點,最開始,他甚至不知道組里在做些什么課題。一切只有靠自己摸索,整整一年他四處觀摩、求教,想盡辦法學習配方和實驗手段?!笆炙嚒比諠u精湛,他開始有機會獨立完成實驗任務(wù),由于實驗思路清晰、思維敏捷開闊,慢慢得到了導師的肯定和器重,到了后來,導師甚至經(jīng)常主動找到他探討科研課題。
在給丁辰的推薦信中,導師寫到:“‘Chen’是我所指導過的最好的PhD學生?!?p> “我通過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倍〕竭@樣評價那段難忘的經(jīng)歷。
博士畢業(yè)后,丁辰聽取了導師的建議來到美國杜克大學做博士后,有了之前深厚的積淀,他的研究一路順風順水,接連發(fā)表高端學術(shù)論文。對于課題方向,丁辰從不盲目跟風,他選擇從當時相對冷門的銅離子代謝著手研究,并在著名學術(shù)期刊Cell子刊Cell Host& Microbe上發(fā)表了兩篇相關(guān)論文。本次新型隱球菌銅離子代謝的研究方向也可追溯到這個時期。
“條件有限,但核心因素永遠是科研人員的思維”
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和家庭,丁辰卻沒在美國找到家的感覺,國內(nèi)生命學科的迅速發(fā)展,為他提供了回家的機緣。2013年4月,丁辰結(jié)束了14年的海外生活,滿懷憧憬登上了回國的飛機,加入剛剛成立的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
然而現(xiàn)實令他措手不及。18歲起旅居海外,丁辰早已習慣了西方思維模式,加之學院成立不久,實驗條件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他的科研工作一直磕磕絆絆。最初的幾個月,丁辰用“煎熬”來形容,經(jīng)歷了半年多的環(huán)境適應(yīng)期,情況才開始逐漸好轉(zhuǎn)。
“各方面條件有限,特殊的環(huán)境只有想特殊的辦法?!边@是他的心得。沒有人知道丁辰和同伴們?yōu)榱藢嶒烅樌M行和論文最終發(fā)表怎樣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光環(huán)和成就背后,往往隱藏著太多的糾結(jié)和辛酸。
炎炎夏日,沒有空調(diào)的實驗室窗子緊閉,悶熱得像個蒸籠。菌種在沒有溫控功能的培養(yǎng)箱里無法生長,丁辰和學生們就等到太陽落山再繼續(xù)實驗。大年三十兒,他在實驗室里忙了半日,用紙殼板、抹布和窗簾為小白鼠設(shè)置了一道道隔音“屏障”,以防它們受到鞭炮聲的驚嚇導致體內(nèi)指標失常。在丁辰的字典里,休息日的概念很模糊,大年初五他就帶領(lǐng)學生到實驗室上班了,“清凈,使用儀器也不用排隊。”他說。
“條件有些欠缺是可以克服的,人的適應(yīng)能力是很強的?!倍〕秸J為,獲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永遠是科研人員的思維方式。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才是重中之重,要把頭腦、思路放開,有超前的思維和認識角度。現(xiàn)代人普遍免疫力低下,各類疾病盛行,近幾十年,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的人們把關(guān)注的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了與高品質(zhì)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生命健康。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健康更加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未來生命科學的繁榮將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需要。堅信思維和想法決定發(fā)展的高度,丁辰告誡自己的學生:“最關(guān)鍵的不是你在實驗室耗了多長時間,而是能想到什么,能不能看見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和領(lǐng)域的最前沿。”
PK學界“大?!?p> 丁辰和他的學生在短短7個月內(nèi)完成了實驗及論文的撰寫,除了展示研究成果,他的論文還旨在就一位學界資深教授的學術(shù)觀點予以反駁。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NIH)的彼得·威廉姆森(PeterWilliamson)教授是隱球菌研究領(lǐng)域的知名專家,不過一直以來丁辰對他的研究成果都有所質(zhì)疑。
要反駁別人的觀點,至少要提供十倍以上的證據(jù),《自然通訊》提出讓丁辰采用威廉姆森教授的特有菌種完成指定實驗。在修稿過程中,時間緊張是丁辰最大的困擾,獲得菌種已經(jīng)頗費了一番周折,試劑不齊的情況下又根本沒法開展實驗?!暗却嗁彽倪M口試劑到貨永遠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丁辰很無奈,“交稿的截止日期一天天臨近,卻眼看著時間白白流逝無計可施?!?p> 姍姍來遲的試劑一到,實驗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可論文的第一作者卻突然家中有事必須請假一周。丁辰只有和另一名學生在實驗室中加班加點地干活,每天很晚才離開。“那時我天天看日歷,天天算時間,心里很著急?!闭凳⑾?,實驗室中酷熱難耐,只要動一動,衣服前胸后背就全部濕透,幾天下來丁辰的后背都起了疹子。
好在最后他們的論文還是在截止日期前按要求提交了。幾個月后,論文成功發(fā)表。
“Peter暫時還沒什么反應(yīng),不過以后一定有,我會靜觀其變。”他顯得信心滿滿。
談話中,丁辰對李家驛、王占友兩位院長的尊敬和感激溢于言表,“他們?yōu)閷嶒瀻缀跆峁┝怂锌赡艿馁Y源,在各個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钡弥獙嶒炐枰跽加呀淌诤敛华q豫地批準丁辰把實驗試劑全部改換成價格高昂的進口試劑,李家驛院長同樣對實驗的進行和論文的發(fā)表傾注了大量心血?!八麄儗η嗄杲處熤С至Χ群艽?,有這樣理解你、支持你的好領(lǐng)導真的很難得?!倍〕秸f。
有一種愛,叫實驗室情結(jié)
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十幾年,丁辰的熱情始終不減,“沒有什么秘訣,只有單純的喜歡,保持著好奇心,想一直‘玩’下去?!彼f。雖然失敗每天都在實驗室中上演,挫敗感常常伴隨左右,但對他來說,這些都是在探索生命奧秘之路上的小小插曲,實驗室就是他最愛的魔幻王國,“實驗室對我有一種吸引力,如果不來我會想念,會心煩?!彼麑偃瘴ㄒ坏男蕾p之處在于,分散科研精力的事情變少了,“終于能安靜地做實驗看論文了!”
雖然隨著身份和角色的轉(zhuǎn)變,丁辰的工作節(jié)奏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他開始承擔一些教學和管理任務(wù),社會兼職也逐漸增多。努力完成好這些工作的同時,他依然留戀整日在實驗臺前親手做實驗的日子,甚至有些羨慕自己的學生,“渾南新校區(qū)實驗室的各方面條件要好很多,空間比較寬裕,希望將來會有時常泡在實驗室里的條件和機會。”丁辰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