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設備的規(guī)模、質量和利用效率與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的實力和競爭力直接相關。隨著我國科研儀器設備數量的增加,其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也出現了分散、閑置等問題。如何促進開放共享,釋放儀器效率,更好地滿足科學研究的需求?不妨去科研機構去看看。
科研設備是支持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引領前沿科技創(chuàng)新、吸引頂尖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規(guī)模、質量和利用效率與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的實力和競爭力直接相關。20世紀末,中國對大型科研儀器的投資開始逐漸增加,以滿足科研工作的需要。然而,隨著儀器設備的逐年增加,利用率低等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國家近年來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加快科研設施和儀器的開放和共享。
不久前,科技部網站公布了中央大學和科研機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評價結果,一般來說,科研設施和儀器開放共享氛圍逐漸形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中,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科研機構運行機器相對完整,生物物理學研究所平臺服務機器154182小時,外部服務機器24749小時,排名第一,化學研究所也排名第一。為什么這些研究機構的儀器共享良好?如何更好地打開和共享儀器和設備?記者來到中國科學院進行了一次訪問。
針對科研問題,避免盲目購買
2003年,由于生命科學研究對大型儀器的高度依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饒子和院士決定建立中國科學院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進一步擴大原有分散儀器設備資源的整合,邁出了科研儀器共享的第一步。
當時,楊福泉博士,也是一名國外訪問學者,聽到這個消息非常興奮。他推薦自己,希望在色譜分離技術、質譜技術和蛋白質組學技術方面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饒子和很快回答說,邀請他回來擔任質譜技術和蛋白質組學技術平臺的首席技術專家?!跋日泻线m的人,然后購買儀器設備”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采用首席技術專家責任制,進行研究和規(guī)劃,避免盲目購買。
現在,經過15年的發(fā)展,楊福泉負責蛋白質組技術實驗室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蛋白質組技術平臺,同時有一個熟練的支持團隊,為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提供大量的高水平蛋白質譜、蛋白質組和脂質組技術支持服務。
“這主要是由于平臺建設初期有很好的想法?!敝袊茖W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主任韓玉剛說,“當時,饒子和導演準確地掌握了技術人才、儀器設備和科學問題的三個關鍵要素。首先,我們在人才招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后,針對科學問題,即針對技術需求,有針對性地購買儀器設備。平臺基本建成后,開展了專業(yè)技術實驗室建設,使首席技術專家擔任實驗室主任,領導實驗室建設和技術支持服務,不斷提高技術支持能力。”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也有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這一理念,在建設初期就成立了技術系統部門,為全院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在90年代末早些時候就提倡全院共享儀器。
在家研究機構同時,中國科學院也開始積極推動全院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2008年,中國科學院“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建造它。目前,上述共享管理平臺已有9000多套儀器設備,價值超過110億元,系統用戶超過4萬人,年實際處理業(yè)務超過60萬套。
穩(wěn)定技術團隊,提高使用效率
高端儀器設備需要配備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成像中心主任孫飛是引進的高端技術人才,全面負責平臺冷凍電子顯微鏡的準備工作?!拔覀兊钠脚_特別注重技術研發(fā),從而特別注重技術研發(fā)?!睂O飛說,“該平臺每年組織功能開發(fā)和研究項目。例如,我們的成像中心利用這些技術開發(fā)項目,提高電子顯微鏡的使用效率。例如,當測試需要兩天時,現在只需要一天?!?/p>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科研條件辦公室主任郭青也深刻認識到技術支持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儀器高效運行的關鍵。在化學研究所,自我培養(yǎng)和人才引進是平行的。通用儀器平臺由具有博士學位的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管理。同時,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增強獨立儀器開發(fā)能力,提高專業(yè)技術服務水平?!?/p>
為了穩(wěn)定技術團隊,許多研究機構在績效獎勵、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完善了激勵機制。
郭晴說:“在鼓勵和穩(wěn)定技術團隊的同時,我們?yōu)榧夹g人員的晉升開辟了新的渠道,建立了項目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積極推薦關鍵技術人員和技術專家。兩名技術人員被評為研究人員級高級工程師。”
“專業(yè)團隊的穩(wěn)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大家靜下心來做一些事情?!睂O飛說,“我們的專業(yè)技術支持人員都有編制,也根據技術支持工作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支持晉升規(guī)則?!?/p>
考核評價機制要因地制宜
盡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許多研究機構在儀器共享方面,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改進。
“技術人員和儀器管理人員不夠?!惫缯f,“當儀器打開共享時,工作量就會增加。例如,我們的核磁共振儀器每天24小時開機,全年開機?!?/p>
韓玉剛表示,與科研人員相比,目前招聘滿意的技術支持人員仍然比較困難?!袄?,如果一個單位想招聘一名高級冷凍電子顯微鏡工程師,那么在發(fā)布招聘公告后一年內很少有候選人。無論一個科學家離開技術支持人員有多好,都很難做一流的工作;無論高端儀器沒有技術人員進行一流的使用和改進,它們只能做二流的工作。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技術支持人員?!?/p>
科技部的評估工作表明,仍然存在閑置和浪費儀器的問題,但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高端儀器設備仍然不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矛盾?
一些專家認為,一方面,儀器共享確實沒有落實到位,但也應該考慮到科學研究儀器之間的巨大差異。有些儀器本身的運行速度很高,有些可能是因為專業(yè)或行業(yè)相對細分甚至不受歡迎,可以面對的共享對象很少。另一方面,共享率高的醫(yī)院往往對儀器的需求很大,但資金不足。
此外,對于大型儀器設備,為了避免重復購買科研機構,國家評估的標準是儀器設備的數量。如果一個單元有多個儀器,則不建議再次購買。郭青認為,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制定更靈活的評價機制,“我們不僅要檢查設備的數量,還要把設備的使用作為評估指標。例如,一些平臺需求量大,儀器利用率高,老化速度快。在這種情況下,應允許他們購買更多的新儀器。但是,如果一些平臺儀器的利用率不高,可以少買,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閑置浪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