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設備驗收是實驗室不可忽視的一項重大任務,直接關系到儀器設備的后續(xù)使用和維護。
一、儀器設備驗收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1.簽訂儀器設備采購合同后,用戶應提前安排或培訓技術人員,熟悉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
2.驗收小組應根據(jù)所購儀器設備的要求,做好驗收準備,如:驗收廠、電源、水源、工作臺等;
3.對于貴重儀器設備,驗收小組應制定驗收方案。如安裝、驗收有困難,應邀請相關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協(xié)助安裝、驗收。
二、儀器驗收要求
1.外觀檢查
檢查儀器設備內外包裝是否完好,是否標注:儀器編號、執(zhí)行標準、出廠日期、生產廠家、接收單位,是否為生產廠家原包裝,是否有開箱、損壞、碰撞、潮濕、變形等。
檢查儀器設備及附件外表面是否有殘損、銹蝕、碰傷等;
根據(jù)合同,看標識是否有合同外廠家的產品;
如發(fā)現(xiàn)上述問題,應做詳細記錄,并拍照留證。
2.數(shù)量驗收
根據(jù)供貨合同和裝箱單,對主機、附件的規(guī)格、型號、配置、數(shù)革進行檢查,并逐一檢查;
仔細檢查隨機資料是否齊全,如:儀器說明書、操作規(guī)程、維修手冊、產品檢驗證書、保修單等;
根據(jù)合同查看商標,是否有三無產品、OEM產品、非合同訂購品牌產品;
做好數(shù)量驗收記錄,寫明驗收地點、時間、參加人員、箱號、產品名稱、數(shù)量。
3.質量驗收
質量驗收采用綜合驗收試驗,不允許抽檢和漏檢;
要嚴格按照合同規(guī)定、儀器使用說明書、操作手冊的規(guī)定和程序進行安裝、試運行;
檢查儀器的技術指標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與貨物技術指標和行業(yè)需要驗收相比,只允許向上偏差,不能向下偏差;
質量驗收時仔細記錄。如果儀器有質量問題,應以書面形式記錄詳細信息。根據(jù)情況決定是否退貨、更換或要求廠家派人檢修。
三、儀器驗收程序
1.儀器設備到達后,由配送公司和工廠代表進行外觀檢查和數(shù)量驗收。有問題的儀器設備,不得配送;
2.由配送公司分配后,現(xiàn)場進行數(shù)量驗收和外觀檢查。并簽發(fā)貨物收據(jù)。不接受數(shù)量不一致、開箱、損壞、碰撞、浸泡、受潮、變形等。
3.按批量由驗收組按廠家各項驗收,并填寫《儀器設備驗收單》;
4.儀器設備驗收合格后,項目單位應在規(guī)定的驗收期限內,持《儀器設備驗收單》辦理固定資產登記手續(xù),及時上架;
5.經驗不合格的儀器設備必須在規(guī)定的驗收期限內,持《儀器設備驗收表》及時書面提交給供應商,一周內反應,15天內更換合格產品。
四、儀器設備驗收中存在的問題
1.采購方式的改變增加了儀器設備驗收的難度
政府采購的全面干預使采購工作進入了一條新的軌道。與舊的自行采購相比,政府采購更加公開、公平、公正,采購程序更加規(guī)范,采購結果更加權威。政府采購通常采用大批量、捆綁的運營模式來降低采購成本,但這種運營模式會增加采購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增加部門在儀器設備驗收工作中的溝通工作量。
供應商資格門檻的提高有時會導致跨地區(qū)甚至跨省供應的需要。距離的擴大增加了高校與供應商之間溝通的難度,實際上增加了驗收的難度。
2.崗位配置對儀器設備的驗收有一定的影響
實驗室和設備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崗位配置各不相同;
在實驗室和設備辦公室專門的管理儀器設備驗收部門,由專人負責工作;
但是,大部分編制不夠,甚至有些高校沒有設立實驗室和設備管理部門,相關工作職責由教務處下屬部門承擔;
人員配備的緊張不僅會增加儀器設備驗收日程的難度,還會使驗收工作的質量更加困難“縮水”。
五、改進儀器驗收
1.在人員配備方面
實驗室配備專業(yè)人員。如果真的沒有專業(yè)人員,驗收的時候要多看資料,如何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購買的儀器。
2.驗收手段
試用儀器是與供應商協(xié)調試用期的好手段,在試用期內出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3.優(yōu)化采購
提前確認技術指標和要求,注重預防,即購買儀器時購買更合適的儀器。如果儀器本身不合適,無論如何驗收都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