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電影劇照(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前段時間上映的科幻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可謂賺足了眼球,內(nèi)地首月票房豪取18億元。取自漫畫的“毒液”源于一種外星共生體(“毒液”是共生體與宿主結(jié)合后的統(tǒng)稱),在電影里,外星共生體與男主角艾迪合體變成“毒液”,擁有靈敏的感覺、驚為天人的速度與力量,最終打敗另一個外星共生體合成的壞蛋,順便追回前女友,重返人生巔峰。
但是,強大的“毒液”也有弱點,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頻聲波。核磁共振與飛機掠過的噪音硬生生把“毒液”共生體逼出了宿主體內(nèi),最后廣播發(fā)出的聲音吊打“毒液”一族的小頭目。我們不禁產(chǎn)生好奇,“毒液”為什么害怕這類聲音呢?
“毒液”做個核磁共振被嚇得五官模糊(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毒液”的鼻祖
我們首先要了解“毒液”的來歷,漫威最近的漫畫里是這么解釋的。
宇宙誕生之前,有個叫Knull的神在混沌之中沉睡,沒有空虛、沒有死亡,所有的一切都是Knull的。后來天神搞大爆炸創(chuàng)造宇宙,與Knull展開斗爭。憤怒的Knull使用自己的影子加上宇宙能量的鍛造,制作了一把共生體劍。Knull在與天神的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躲到一顆荒涼的星球上,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共生生物進攻其他星球,這才有了艾迪變“毒液”的故事。
按照漫畫的設(shè)定,由于共生體的鼻祖是用火、錘子敲打鑄造而成,以至于后代共生體都害怕火焰和聲波。
今天就帶大家開開腦洞,從另一個視角(強行)解釋“毒液”害怕高頻聲波的可能原因。
外星共生體的組成可能是石油
外星共生體雖是漫畫里的想象之物,但就成因而言,與真實世界中的石油極為相似。
關(guān)于石油成因有兩種觀點?!盁o機成因說”認為石油由地下深處的巖漿等物質(zhì)發(fā)生一系列化學(xué)反應(yīng)形成的;“有機成因說”認為石油源自各類生物(尤其是藻類、菌類、蚌類、魚類)的尸體,在地下特殊的無氧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長時間反應(yīng)而成。現(xiàn)代石油理論還認為,生物體有機質(zhì)先轉(zhuǎn)化成一種叫做“干酪根”的有機質(zhì),于100~130攝氏度下轉(zhuǎn)化成石油,在壓力作用下通過微小孔隙匯集至儲集層。
石油(圖片來源:Pixabay)
由此可見,外星共生體和石油一個來自混沌,一個來自地下,都經(jīng)歷了高溫高壓(共生體本是Knull鍛打出的劍,而石油是地下高溫高壓的產(chǎn)物),生成過程相似度超過99%。
細心的觀眾可能還注意到了,共生體的性狀和石油也很相似。石油未加工時被稱為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的液體。原油經(jīng)過分餾得到汽油與柴油等燃油之后,會剩余一些粘稠的液體,依據(jù)成分、工藝,分為重油、渣油、瀝青等。影片中,外星共生體剛出場的時候長得像膠水,流動性和粘度隨意識變化;“毒液”變身之后像瀝青,而在寄生、分裂時又神似重油。
正在尋找宿主的外星共生體(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超聲波——降低石油粘度的法寶
原油的粘稠度很高,堪比蜂蜜,使用管道運輸原油特別費勁。
為了降低原油的粘度,科學(xué)家和工程師出了很多招:加熱管道、將原油與其他液態(tài)碳氫化合物混合、用水乳化等等,這些方法不易操作,而且會給后續(xù)加工帶來不少麻煩。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后來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原油的粘度與瀝青質(zhì)含量有極大關(guān)系。
為了對付這個“禍首”,科學(xué)家想到了超聲波。超聲波能量高,可以在各種液體里制造空化現(xiàn)象。
液體中的氣泡(圖片來源:Pixabay)
液體里面存在細小的氣泡或固體顆粒,它們的表面和液體的連接強度較低,當(dāng)超聲波激勵它們時,它們會毫不猶豫將液體與顆粒或氣泡剝離,產(chǎn)生空泡。當(dāng)空泡周圍的絕對壓力小于靜壓時,稱為負壓,此時液體中的氣體分子聚集在空泡內(nèi),氣泡膨脹;周圍壓力為正值,液體壓縮氣泡。
由于氣泡是三維的,其半徑減小10倍,體積就會縮小1000倍。超聲波作用下,氣泡劇烈壓縮,內(nèi)部將產(chǎn)生高溫高壓。如果空泡周圍存在堅硬壁面,空泡會發(fā)生非球形潰滅,產(chǎn)生射向壁面的高速射流,釋放巨大能量。
在高能的超聲波作用下,原油中的長鏈分子被打斷,形成短鏈的小分子以及自由基。其中,小分子可以降低原油粘度,而自由基容易和其他分子結(jié)合,形成絮狀沉淀,阻塞管道。所以超聲處理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自由基濃度升高之后原油粘度又升上去了。
聲波作用瀝青質(zhì)(圖片來源:中科院聲學(xué)所)
利用超聲波降低原油粘度的頻段很寬,有時使用的頻率已經(jīng)低到了可聽聲范圍。
“毒液”怕特定聲波的原因猜想
回到我們的正題,為什么“毒液”害怕4000~6000 Hz這一類特定頻段的聲波?
人耳能聽到頻率范圍為20~20000 Hz的聲波,低于20 Hz是次聲,高于20000 Hz為超聲。次聲和超聲人類既聽不到也摸不著。
電影中,“毒液”一族無法承受頻率較高的聲音,比如鄰居的搖滾、飛機的噪聲、核磁共振的噪聲以及廣播的嘯叫。這些聲音的頻率都在可聽聲范圍內(nèi),并沒有達到超聲頻率,但為什么偏偏“毒液”受不了呢?
外星共生體的成分雖然與瀝青、重油類似,但寄生到人類身上之后,總體的聲學(xué)特性可能發(fā)生了某些變化,以至于較強的可聽聲就能破壞共生體的固有生理結(jié)構(gòu)(鬼知道那些烏黑濕滑的觸手里面是什么樣的)。也就是說,4000~6000Hz的聲波恰好引起寄生于艾迪的外星共生體共振,導(dǎo)致“毒液”劇烈抽搐,外星共生體不得不逃離宿主。
此外,畢竟外星共生體源于Knull,在Knull的世界里沒有光也沒有聲,從混沌里走出的外星共生體怕火、怕聲也是可以理解的。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