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關在加拿大油菜籽中檢出油菜莖基潰瘍病菌、十字花科黑斑病菌、法國野燕麥、蒼耳屬(非中國種)、長芒莧等檢疫性有害生物。因此,目前中國已經暫停從加拿大進口任何油菜籽(注:加拿大是世界第一大油菜產品出口國)。加拿大外長表示他不相信中國有什么科學依據。看得出,這位外長對于中國的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水平不是很有信心?;蛘呤沁@位外長想到了當年的挪威三文魚?挪威政府可是足足花了6年時間來修復中挪外交關系,時任挪威駐華大使也不得不超期“服役”。
不過,在6日的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陸慷就表示,中國海關是依法做出了這一決定,誰都知道有害物種一旦進入,將會危及農業(yè)和生態(tài),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需要保障自己國民的健康和安全。
此前華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扣留后,中加關系一直處在陰云之中。在孟晚舟被扣一周時間內,就有大量中國企業(yè)減少和終止同加拿大企業(yè)的合作,甚至導致加拿大賴以生存的礦產資源也是瞬間失去了中方的市場,致使5天的時間就損失了3700億。之后加拿大原計劃訪華的副外長北京行程及林業(yè)商業(yè)代表團訪華談判行程也被取消。聯(lián)系此前的種種跡象,此次全面禁止進口加拿大油菜籽事件無疑對雙方關系再次產生不利的影響,但這件事真的是我們在“報復”加拿大政府嗎?
其實,加拿大油菜理事會(Canola Council of Canada)的發(fā)言人Heidi Danch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盡管中加外交上的沖突令人擔憂,但現(xiàn)在“并沒有明顯證據能證明”這次油菜籽的事情和外交沖突有關。而今年3月1日海關公布的“加拿大輸華小麥大麥大豆油菜籽注冊企業(yè)名單”中,雖然沒有了此次涉事的加拿大大型農產品企業(yè)“理查森國際”公司,仍然有近百家被允許對中國出口多種農產品的加拿大企業(yè),其中,也包括允許未來向中國出口油菜籽的其他加拿大企業(yè)。
所以此次事件,恐怕更多還是加拿大油菜籽自己的問題。作為農料作物,油菜籽的進口管控及相關檢測想必十分嚴格,特別是需要科學儀器的幫助。
從有害生物的檢測方法而言,形態(tài)學鑒定是有害生物傳統(tǒng)檢測方法。檢疫人員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可對有害生物進行準確的形態(tài)學鑒定,鑒定所需時間也很長。隨著生命科學領域的技術性革命不斷出現(xiàn),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有害生物基因快速檢測領域的大量應用,改變了單純依靠形態(tài)學方法實現(xiàn)有害生物檢測的歷史。DNA分子鑒定、分子遺傳標記等高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動植物檢疫,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有害生物診斷的效率和準確率。
總之,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食品安全的標準不能打折扣,因為它關乎每個人的健康。而動植物檢驗檢疫無疑是國門的第一道技術防線。未來,我們也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為國民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